明星资讯
即时娱乐快讯:

当前位置:名人汇 > 娱乐新闻 > 历史回顾 > 正文

张雅欣:电影节是家门口的电影盛宴

发布于:2016-04-02 23:21 人围观+去吐槽

导读:北青网讯张雅欣,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导,纪录影片专家,从2011年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起担任选片评委。目前,北京国际电影节参展的纪录片水平与国际顶尖电影节比肩,多部影片为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入围作品。-名人汇娱乐频道

  电影节促使中国优秀纪录片产生

  从参加电影节的纪录片水平来看,国际作品无论在数量还是水准上明显高于国内作品,为了吸引更多的国产纪录片参展,“纪录单元”中甚至出现一些国产电视纪录片。张雅欣解释,这和国内外观众的观影水平和观影习惯有关。“中国纪录片的播出渠道更多的是电视,中国观众也习惯于通过电视观看优秀的纪录片,大家还没有形成主动买票到电影院去看纪录片的习惯,而国外观众买票去电影院看优秀的纪录片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不得不开了个口子,让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也来参展,但和国外的专业纪录片电影人相比,我们显然差一个档次。”

  所以张雅欣教授特别希望通过北京国际电影节,能够把中国的纪录电影市场做起来。“电影节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有很多积极作用。一是促进国内纪录影片整体水平的提高,包括纪录电影和纪录电视,也包括体制内的纪录片人和独立制作人、导演,大家的水平都能够得到一个整体的提高;二是能推动中国纪录电影的市场向前走一步。几年前我们看到了《海洋》、《帝企鹅日记》这类国际优秀的纪录片作品,以前中国影院是很少放映纪录片的。现在我们又欣喜的看到,中国的纪录片人也勇敢地把他们的作品推向大银幕,比如《第三极》、《喜马拉雅天梯》、《冈仁波齐》等,都是非常优秀的纪录电影,虽然他们的票房还不太好。还有一些国外的优秀纪录片正准备通过北京节的平台登录中国大陆电影市场,比如《亚马逊尼亚》。这其中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北京国际电影节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第三是推动纪录片人才的培养。我所在的传媒大学以及北京电影学院等院校都有纪录电影的教学环节,将学生们培养成纪录片导演让他们的作品登录大银幕,以前我们是不太自信的。但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有了‘纪录单元’后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会鼓励学生和青年导演们,把自己优秀的有能力冲击大银幕的选题拿出来,把有能力冲击大银幕制作水准的优秀纪录片做出来,通过电影节让大家认识,然后走入电影院线,让更多的中国观众喜爱纪录片、热爱纪录片。”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提升“突飞猛进”

  从2011年成为选片评委至今,张雅欣教授看着北京国际电影节一步步发展,对电影节的每一步成长都感受颇深。尤其是近几届,她形容电影节的提升是“突飞猛进”式的。

  “和老牌国际电影节相比,北京国际电影节最大的特点是年轻,成长空间特别大。我们看到很多国际电影节已经发展到顶峰,现在开始走下坡路了,但北京节一直是上升的趋势,而且每一届上升的幅度、跨度特别大。再加上中国目前的经济、政治实力增强,使得电影节确实有一个突飞猛进式的发展。2015年第五届电影节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很多国际巨星以及欧洲、亚洲重量级电影人来到会议中心参加开幕式、走红毯,让我感受到电影节非常有活力,已经发展到很兴盛的状态。去年的电影市场活动,成为各种论坛、各种交易的场所。我因为要参加一定系列论坛、活动和各种交易的签约仪式,几乎住在那里。作为一个看着电影节成长的人,我能触碰到他脉搏的跳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名人汇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 页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用户协议 - TOP↑

copyright © 2020 名人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