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资讯
即时娱乐快讯:

当前位置:名人汇 > 娱乐新闻 > 历史回顾 > 正文

从《我们15个》来看:旁观未必清 强人未必行

发布于:2016-03-14 19:58 人围观+去吐槽

导读:平顶确实需要一位强人来结束散乱的局面。囿于对散乱厌烦、对秩序的渴望、对革新的迫切,强人的才干被突出了,急躁强势被原谅了,显性的变革成为了单一的考量指标,而对隐性的顽疾重视不足。-名人汇娱乐频道

  平顶确实需要一位强人来结束散乱的局面。但这种强,是协作能力之强、调和人际关系之强、不计得失的度量之强,而不是欲压倒众人的强势态度、不顾他人感受的强硬语气、以年龄资历为支撑的蛮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微信号:zqb_caolin

  算到今日,生活实验真人秀《我们15个》开播260多天了,相较节目伊始时那座空无一物的谷仓,平顶确已建设得初具轮廓。但近两个月来,在“旧人去新人来”的往复中,面孔的变化,并未给平顶注入真正意义上的新鲜血液,居民生活依然被琐碎的杂务、不断的争吵、烂尾的工程充斥。间或几场晚会,也多是自娱自乐式的调剂,并未让平顶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在这几乎停滞的瓶颈期,郑义出现了,他骑着哈雷摩托的酷炫亮相与“颠覆平顶,赚够百万”的豪言让居民为之一振,也让观众为之侧目。

  >>>点击观看《15个》直播回顾第184集

平顶需要强人吗?

  从平顶的现状看,大小项目进展缓慢,居民各执其理,几乎不能就任何一事达成一致。镜头非但不能阻止暴戾的言辞冲突,还目睹了一幕幕堂而皇之的宫斗剧。如果此时,有一位强硬派身担统领,以清晰的逻辑梳理出前景的脉络,以踏实的实干革除汪洋的空谈,以强悍的执行力让初具轮廓的想法不再夭折,身为一名普通观众,我也不免要拍手称快。

  但作为评论员,职业习惯使我不得不对“强人统领”的角色持一份本能的疑虑,因为强人很容易与专断、专横、霸道联系在一起。

  尽管自称“不当老大”,但放言要颠覆平顶的郑义身上,依然浓缩了强人的痕迹。对于谷仓的餐桌,他流露出了极其厌烦的情绪,称“它恶俗得我无法忍受,真想拿斧子把它劈了,不如去废弃车厂切割一个面包车顶来替代”。这已经暴露了其潜意识中,欲以个人之喜好支配谷仓建设的倾向。也说明,在“自己说了算”的快感背后,他不大在乎旁人的心里感受——桌子虽然不够先锋美观,至少是崔叔的心血,也许居民并不反感。但仅仅因为不合他的审美,便要以摧毁的方式推翻,以自己欣赏的废弃车顶代替,丝毫不问居民这种野性的风格是否合宜。统领平顶的公共权力,有成为其实现个人意志的清障机之嫌。

  近几日的剧情中,我在郑义身上看到了一种迫切变革的急躁。初来乍到时,出于“不熟不计较”的心理,居民或许对这种急躁不予苛责。然而平顶的主要矛盾,是民主提议和互不相让的矛盾,是亢奋的表达欲和不耐烦去倾听的矛盾,是急于改变别人而拒绝被人说服的矛盾。因此无须多长时日,这种将个人偏好凌驾于民意之上的方式如果不加收敛,极易激起严重的逆反。

  平顶确实需要一位强人来结束散乱的局面。但这种强,是协作能力之强、调和人际关系之强、不计得失的度量之强,而不是欲压倒众人的强势态度、不顾他人感受的强硬语气、以年龄资历为支撑的蛮强。是靠实际付出支撑的底气之强,而不是靠炫耀阅历辉煌施加于人的资历之强。

  从履历来看,郑义确实是一个户外牛人、求生强者,从小到大按照自我喜欢的方式活得自由而野蛮,朋友也是选择喜欢之人。但在平顶上,无论喜欢与否,他都没有选择身边人的权利。在这种前提下,他是否还是个强人?要看他能否以诚意来打动居民,能否以理性调和意见不一的冲突,而不是以否定决绝树立自我权威。毕竟“我们15个”的协作拓荒,不等同于“我1个,你们14个”的指挥与服从。

  旁观未必清:狂妄放言多因知之甚少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我们对一件事知道得越少,越容易形成简单粗暴的判断,越容易站在智力高地上指手画脚,越难克制指点迷津的冲动。因此在现实中,总会觉得单位领导的方案漏洞重重,如果换我来决策,定会英明得多;总会觉得政策的制定踟蹰不前,不就是治理个雾霾吗,怎么就那么费劲;总会觉得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空有满脑智慧而无处挥洒。

  当我们在观察别人的时候,非常容易带着一种旁观者的清醒、提出高屋建瓴的意见和切中要害的批评,非常容易在寻觅他人缺点、见证他人迷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智力层面的自我认可。故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说。但问题是,欣赏山川美景之轻易,远远不能与观察复杂的世相与人心相提并论。我们很少在逆向思维的支配下去挑战先贤的权威——有时,所谓的清醒源于知之甚少。旁观的位置同时意味着视角的疏远,无法凑近看清每一条复杂的肌理,只能远观一个大致的轮廓,将问题做了天真化、简单化的判断。

  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旁观到的,只是几枚零散的碎片,尚且不是事件的全貌。仅以《我们十五个》为例,无论是你我这种普通观众,还是号称要颠覆平顶的郑义大哥,对平顶居民的了解,都是在闲暇的追剧中抓取、从精华版的只言片语中获得。它确实能反映出一些问题,但不免片面局限。

  哲学家芝诺曾以“知识圆圈说”阐释有知与无知的关系:一个人所知道的东西在圆圈内,无知的东西在圆圈外,一个人知道的东西越多圆圈就越大、周长也就越长,因此接触的无知的范围就更大。相反,一个人缺乏知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低,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充足,越容易得出轻率的结论。

  因为知之甚少,他的判断只能在有限的小圈圈中获取支撑。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郑义自我介绍时坦言“节目看得很少,评论看得多”,本就有限的认知,多半不源于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来自他人主观的表达,足见其对平顶了解的偏狭。从另一个角度说,认知结构的简单,也解释了他对不留余地的豪言壮语、卓有远见的致富策略的自信。

  放出狂言自然是畅爽的、豪情万丈的,但改造既不能单凭一句空遁的目标来支撑。旁观者未必清醒,知之甚少而欲大展宏图,很容易从一种对现状不满的失望,演变成另一种受现状所缚的失望,从一种旁观的痛心,演变成被豪言打脸的痛楚。

  强人未必行:换天地易,变人心难

  郑义初来时,老居民彬子给他打了预防针:可能会遇到困难。当郑义称“四个月要赚百万”时,彬子也苦笑:“刚上来时我也这么想的,现在都觉得打脸。”两轮对话暗示着一种轮回的心态轨迹。

  由此想到了一个段子——每次写论文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定下选题的时候,有种可以改写整个学术史的幻觉;开始写的时候,有种不畏困难的坚韧;写到一半的时候,有一种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痛苦。写完了之后,终于明白自己就是一个学渣。

  这番心路与平顶建设有一种内在的相似:初来乍到时,都带着一股改天换地的热血豪情,但它很快淡退,最终被现实浇灭,使新人意识到自己的无力。并非因为血不够热、志不够坚,而是因为换天地易,变人心难。

  郑义凭借超强的号召力,带领居民对谷仓进行的那番彻底的大扫除,使我确实相信其雷厉风行的品质,会给平顶带来一些有目共睹的显性变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诸如清理厨房、改善卫生,只是技术层面的改观。相比于隐性的文化改观,这些实在是太轻易了。

  平顶之所以处处烂尾、进展缓慢,不在于没有想法、意识落后。而在于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棱角,都有极亢奋的表达欲,却都不愿屈从他人,又在猜疑挑剔中互耗精力、在火药纷飞中吐露不满,平白地搁置了许多进程。集体心理上的顽疾,是平顶崛起的最大障碍。强人固然强于指挥号召、改头换面的魄力,但未必强于革除这种心态上的郁结。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颇认同胡适的改造观——社会改造是一尺一步的改造。无论你的志愿如何宏大,理想如何彻底,计划如何伟大,都回避不了“得寸进寸,得尺进尺”的工夫。他所说的得寸进寸,是不急躁、不片面追求魄力与速度,是对“毕其功于一役”式的狂风骤雨改造法的拒绝。也正是诸多强人所不具备的耐心。

  然而,尽管对郑义的颠覆壮言持保留态度,但剧情毕竟是逐日更新,断言其必将落空为时过早,我将持续关注这个有棱角的哈雷骑士,观望数日再做分解。

  所谓旁观未必清,强人未必行。由剧情引发的感慨,同样适用于剧情外的世相。在一档具备社会实验性质的真人秀中,郑义不单是一个被围观的剧中角色,还是具备观察意义的社会学标本。他不仅迎合了我们对强人的期冀,也使我们对旁观者这角色的认知多了一重饱含批判色彩的坐标,触碰了我们对强人的隐忧与疑虑。囿于单向度的思维,旁观者的清醒被放大了、优越性被拔高了,而距离与盲目被忽略了。囿于对散乱厌烦、对秩序的渴望、对革新的迫切,强人的才干被突出了,急躁强势被原谅了,显性的变革成为了单一的考量指标,而对隐性的顽疾重视不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名人汇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 页 -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用户协议 - TOP↑

copyright © 2020 名人汇 All Rights Reserved